|
“人怕出名猪怕壮”,这句老话放在当下真是再贴切不过了。你想想,现在哪个品牌不想红?可一旦真成了“顶流”,麻烦事也接踵而至。就拿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说吧,这家原本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超市,自从2023年突然爆火后,全国上下都掀起了“胖”字命名潮。2024年,胖东来年营收直接破百亿,2025年更是被传将达150亿,人效和坪效全国第一。可谁能想到,这股热度没让胖东来更轻松,反而引来了“一窝蜂”的模仿者。从“胖都来”到“胖东莱”,从超市到餐馆,甚至茶叶店都来凑热闹,仿佛不蹭上这波流量,就对不起自己似的。这不,山东烟台又冒出一家“胖东莱”面馆,老板还理直气壮地说:“跟我什么关系?我就是个胖子,来山东莱山开店,取个名而已!”可这话听着,怎么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呢?难道名气大了,连名字都成“公共财产”了? 编辑 要说这“胖东莱”面馆,可真是来得巧。2025年4月15号,这家店在烟台莱山区悄悄挂牌,招牌上“胖东莱”三个大字格外醒目,下面还写着“熏酱板面”“水饺盖饭”之类的字样。老板姓王,自称是从东北过来的“胖哥”,觉得在莱山开店,干脆把名字里的“莱”字加进去,既纪念新地方,又突出自己身材特点,一举两得。可明眼人都知道,这名字和胖东来有多像?一个“东”一个“莱”,一个“来”字相同,这巧合未免太刻意了些。 其实这已经不是个案了。早在浙江嘉兴,“胖都来”超市就因为名字太像胖东来引发争议,甚至请了明星录祝贺视频,结果视频发出去又赶紧撤回道歉7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全国范围内“胖南来”“胖西来”“胖北来”等近似商标申请层出不穷,涉及酒业、茶业、商贸各行各业。更绝的是,有人直接批量注册“胖X来”系列商标,摆明了就是想“搭便车”。可现实是,这种投机取巧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比如辽宁一家生鲜超市叫“胖东莱”,结果经营不善没多久就关门大吉;福建尤溪的“胖东莱”餐馆,开业不到半年就换了招牌7。倒是烟台这家面馆,老板倒是挺淡定,说现在还没营业,开业日期不定,仿佛在说:“急什么,好饭不怕晚嘛。” 编辑 要说结局最有趣的,还得是那些想靠“蹭”出名的商家。浙江那家“胖都来”超市,因为名字太敏感,开业不到一个月就闹出“排队4小时购物”的乌龙,结果被网友调侃“不是胖东来的服务好,是你们来得太早”。更绝的是,有家叫“胖东升”的超市,直接把“来”字换成“升”,结果顾客进门就问:“你们家是胖东来的亲戚吗?”老板哭笑不得,只好在门口贴上“非也非也”的标语。而烟台这家“胖东莱”面馆呢?开业那天据说来了不少好奇的顾客,结果发现板面味道平平,有人吐槽“名字那么响,面却不如名”,老板干脆来一句:“爱吃吃,不爱吃拉倒,我开店图个乐呵。”这态度,倒真有点“胖东来”那种不把顾客当上帝的“反套路”风格——不过人家胖东来是真有底气,这家面馆可就两说了。 说到底,这“胖”字辈的命名狂欢,就像一场现代版的“东施效颦”。胖东来二十多年苦心经营,从许昌街角的小店做到全国零售业的标杆,靠的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服务标准,是员工手册里密密麻麻的工作细则,是2008年就开通的爱心天桥,是2024年还坚持的“结婚执行标准”。而那些跟风者呢?不过是捡了个现成名字,就想坐享其成。这就好比有人看到别人种出金苹果,自己不学种植技术,直接去偷树枝插在自家地里,能结出果子才怪。 其实,商业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,急功近利永远跑不长远。胖东来能成为“例外”,靠的不是名字,而是骨子里的实在劲儿。而那些“胖X来”们,就像一群穿着戏服的龙套,锣鼓喧天一阵子,最后还得回到自己的角色里。烟台那家面馆老板说自己是胖子,这话不假,可如果真想靠“胖”字吃饭,不如学学人家胖东来怎么“胖”得有理有据。毕竟,好名字不如好产品,好产品不如好口碑——这话,不知道那些忙着抢注商标的老板,能不能听得进去呢? #图文打卡计划# |
